0312-2023893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矿山生态修专栏|从“卖资源”到“卖风景”

添加时间:2020-11-04   浏览次数: 次    【 】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被誉为“千年汞都”,其汞矿储量和产量都曾位居亚洲前列,矿业开采超过3000年。

2001 年,贵州汞矿因资源枯竭实施了政策性关闭破产。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万山的转型发展开始在生态上做文章,实施“旅游活区”战略,对数千年汞矿开采、冶炼遗留下来的矿业遗迹和地下坑道进行旅游开发,编制申报了万山国家矿山公园项目,并成功获得原国土资源部批准。2009年10月,万山国家矿山公园正式揭碑开园。生态修复为基,矿区涅槃重生,由“卖资源”改为“卖风景”,实现资源效益向生态效益的成功转型,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一个范例,也成为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鲜活样本。


机遇——政策保驾护航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的朱砂开采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自殷商开始,就有百濮族人在黄道淘沙溪一带发现丹砂并开采露头丹砂,留下相当数量的历史老硐。秦汉时期,这一带开始冶炼丹药。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锦州(铜仁隶属)进贡光明丹砂。“锦州丹砂”实为铜仁丹砂,即为境内汞产品见诸史籍最为明确的最早记录。明太祖时,“惟贵州大万山长官司设水银朱砂场局”,万山汞矿开始实行官办。晚清时期,铜仁“矿禁”废除,有民营,也有官办。洋务运动中,英、法殖民主义者趁机入境开办“英法水银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军火生产之需,汞价高涨。贵州境内不仅万山、铜仁,包括松桃、印江、江口、思南、石阡、沿河、德江等地的汞业生产纷纷土法上马,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在万山建立现代化的汞工业企业——贵州汞矿。其所占有的汞矿储量,所具备的采、选、冶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科研能力等,均在中国汞行业中独占鳌头,其朱砂和水银产量一度分别占全国的75%和50%。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贵州汞矿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在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为偿还苏联外债,向苏联出口水银5196吨,为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爱国汞”。统计数据显示,1952年-2001年,万山累计生产经营49年,后因汞资源枯竭而关闭,累计生产的水银和朱砂达3万吨,上缴国家利税15亿元。万山也因此成为中国最大的汞金属和朱砂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汞化工系列产品生产基地,以及享誉世界的“中国汞都”。

由于长期的矿业开发造成了大量采矿塌陷区、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等生态问题。2001年,贵州汞矿因资源枯竭实施了政策性关闭破产,万山区因失去支柱产业而陷入发展困境。

2008年1月,万山遭受特大雪凝灾害,矿区群众生产生活更是难上加难。

2008年1月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临万山看望群众,指导抗凝救灾工作,关心慰问困难矿工。

万山的生态转型之路也从此迎来了转机。

2009年3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万山区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成为贵州省唯一享受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政策扶持的地区。

2010年,国家发改委、贵州省人民政府相继批准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贵州省万山特区转型规划(2010-2020年)》,要求万山区大力实施“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发展战略,成为全国唯一的“双转型”城市。

2011年10月,万山区被国务院列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中心城市,享受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特殊的扶贫开发政策。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山区转型发展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加快推动转型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贵州铜仁的万山在持续的政策护航下,整合各部门资金6亿元,撬动了市场资本20亿元,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变废为宝,促进矿山旅游潜力挖掘和展现,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成功推动地方实现了由“卖资源”向“卖风景”的转变。

今日的万山,因为汞工业文明和矿山旅游而重现辉煌。

治理——守住生态底线

由于长期的汞矿资源开采,造成万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同时,因大肆砍伐林木用于汞矿开采和坑道支撑,导致全区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守好生态底线是万山重整发展的原则。万山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全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目标,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精准发力。针对万山的矿山治理和环境修复,原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实施了总量1.8亿元项目,开启了对矿山公园的经济开发利用新思路。万山区整合林业、水务、交通、农业等部门项目资金共6亿元投入建设,通过工程治理与自然恢复相结合,对全区历史遗留、破坏土地等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对重要生态区、居民生活区以及交通沿线敏感山体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地质灾害 6 处、尾矿库 6 座,稳固渣场 20 多万立方米。对农业生产区、重要生态区域进行沟坡丘壑综合整治,1000 余亩受污染的农田得到治理,8000 多亩耕地提质升级,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得到有效提高。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受损的重要地表水和地下水生态系统得到初步修复,完成了汞化工、汞回收企业的汞废气和含汞废水的污染治理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综合优良率(达标率)达 97.5%,集中式饮用水与地表水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标准,直接解决了区域内饮水安全问题。

万山区丹都街道楚溪社区大坉坡生态修复点,曾经是设计规模为5万立方米/年的砂石厂,采矿权到期后便停止开采并进行恢复治理。

2018 年,由万山区自然资源局牵头,对大坉坡砂石厂进行整改,通过采取克土、种草、种树、挂防尘网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如今,两年多过去了,植被已长到了一人高,裸露的山体重新披上“绿衣”,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对此,万山区丹都街道楚溪社区居民感受最直观,“在这个砂石场生产期间,噪音比较大,灰尘有时也比较大。相关部门治理恢复后,现在空气质量好了,噪音也没了,我们还可以到这里来游玩,很满意。”

近年来,万山区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等原则,科学编制规划,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不断推进生态修复整改落实。针对矿山生态治理,万山区采取宜耕复耕,不宜复耕坡地进行复绿治理,种草、种树、山体覆盖防尘网及栽种爬山虎等藤蔓植物,并要求植被复绿的成活率达到 95% 以上,以达到整改目标。2018 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实地督察时,对万山区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

如今,万山区的森林绿化覆盖率达 70.86%,筑牢了生态保护屏障。下一步,万山区还将逐步建立完善水土保持投入机制,加快实施全域绿化“六绿”攻坚、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水土流失工程治理,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查处,确保万山生态修复绿色发展驶向快车道。

转型——在逆境中突围

转型发展必须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为此,万山区充分利用当地数千年汞矿开采、冶炼遗留下来的矿业遗迹和地下坑道等遗矿资源及工业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

在转型过程中,万山区严格落实原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治理应与矿山公园建设相结合”的工作要求,按照“保护一批、拆除一批、恢复一批、新建一批、打造一批”的原则,依托悠久的工业文化,2005 年编制申报了万山国家矿山公园项目,成功获得原国土资源部批准,分类别、分批次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土地复垦、渣场复绿、河道流域整治及国家矿山公园建设。

2009 年 10 月 28 日,万山区国家矿山公园揭碑开园,成为贵州省首家国家级矿山公园。铜仁市委、市政府还设立了万山矿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在矿山公园建设的引领下,生态环境、林业、交通、文物、旅游等部门力量陆续集聚,逐步治理汞污染严重区域、拆除非矿业遗迹不安全建筑物、绿化美化山体、提升改造基础设施。

铜仁市自然资源局积极做好服务,2015年,引进江西吉阳集团,投资20亿元对国家矿山公园进行提质升级,对原废弃的矿业遗迹进行整体连片开发,把地下矿道变成迷幻的“时空隧道”,把岩壁采矿道变成惊险刺激的玻璃栈道,把原汞矿办工大楼改造成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把职工宿舍楼改造成 4A 级标准悬崖宾馆,把苏联专家楼改造成别具风味的俄罗斯餐厅,把原汞矿废旧生活区改造成规模宏大、时代特色鲜明的影视基地。此后,他们又陆续建成了悬崖泳池、玻璃桥、空中滑索、酒吧一条街、万亩红枫林,把景、城连成一体,在公园内打造出中国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

公园自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90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4亿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变身——在发展中惠民

近年来,万山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感恩奋进、砥砺前行,持续深入推进“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发展战略,以富民、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把矿区景区化恢复治理、市场化运营与旅游扶贫有机结合,解决矿区困难矿工及子弟就业,助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朱砂古镇万山国家矿山公园景区,一大早,安全管理部经理吴计系就穿过苏联专家楼、老汞矿电影院这些建筑景点来到办公室,穿上工作服,来到岩鹰窝景点开始了安检。他手持电筒,认真巡视着矿硐内每一个地方。这里连接着玻璃天桥和玻璃栈道,是游客最多的地方,必须确保游客安全。

2016 年底,吴计系进入企业上班,从一名验票部主管干起,到如今成为安全管理部经理。每天安排安全员做好矿硐、栈道的安检工作成了他的主要工作。作为老汞矿子弟,对这里,他有一份除工作之外的感情寄托。“这个景区就像是自己孩子一样,呵护自己的孩子长大,自己有一份荣耀感。”

土生土长的姚胜刚也受益于万山区转型发展。十多年前,姚胜刚从老汞矿下岗,生活陷入了困境。“当时贵州汞矿资源枯竭,公司倒闭之后所有人都外流了,我也就失业了。吃了晚饭出去溜达一下,心里感觉很荒凉,总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2015 年,他从温州回到万山,感觉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去年,当他听说家门口有一家大型企业落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应聘,不想被企业录用了。作为贵州万仁汽车集团生产保障部部长的他,每天忙于汽车的各种安全保障检测工作。“有这样对口的工作,加上现在这样的待遇,我觉得生活很幸福。”

万山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从传统的工业转型到旅游、新型工业的绿色环保之路,致富一方群众。

朱砂古镇拿出 20% 的门面、展示厅,通过合伙、联营、独立经营模式,免费提供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开设家庭旅馆、商店、小吃铺等,帮助 580 户贫困户搭建了就业创业平台,750 人通过入股分红实现脱贫目标,直接解决800人就业,间接拉动就业5000余人。2018 年 9 月,经国务院扶贫办认定、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万山区以零漏评、零错退,综合贫困发生率为 1.19%、群众认可度为 96.37% 的优异成绩,顺利实现贫困县整体出列。2020年5月底,全区实现脱贫7679户25724人。

通过十多年的转型发展,万山地区生产总值从 4.6亿元增长到 53.3 亿元,增长 11.6 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 0.65 亿元增长到 3.5 亿元,增长 5.4 倍;全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20609元增加到2019年的33067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实现度 97%;经济增速连续3年高于全国、贵州省和武陵山区平均水平。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难题。贵州省铜仁市的万山区,是依靠修复生态的同时充分盘活遗矿资源,将城市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完美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一个可参鉴的样本。

(本文刊登于2020年10月29日《中国矿业报》第1版)


二维码

  • 河北省保定市高新区恒源西路66号今日国土大厦
  • 0312-2023893
  • 13933298991
  • cdyeee@qq.com
  • http://www.cdyeee.com/
Copyright  ©  长地源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